非物质文化遗产——布糊画
更新时间:2022-04-14   浏览次数:

布糊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布糊画起源于女真时期,20世纪90年代,在燕山深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滕腾创作的滕氏布糊画。滕氏布糊画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特色和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 

2014年11月11日,布糊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

布糊画的宗源是满族独有的传统艺术“补花”。起源于女真时期,是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族工艺。图案用针线补在靴、帽、衣服的前胸、后背、弓囊、箭囊、烟荷包、枕头顶之上,所以称为“补花”。  

查阅中国民间艺术发展历史,布糊艺术是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清代以来的布糊画,已濒临失传,其制作方法均采取拼凑法,平糊和缝绣相结合,立体感不强,更无大型的作品传世。 

20世纪90年代,在燕山深处、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由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滕腾创作的滕氏布糊画,一鸣惊人,博得了“中华百艳,华夏一绝”的美誉。  

1990年,滕腾发掘了布糊画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创作了具有滕氏特点的布糊画。  


上一篇:“现代陶瓷”的分类
下一篇:没有了